|
2022年12月27日,“人民网2022大学校长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多位校长谈到,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学科类别以及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要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更加注重以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站在科技发展前沿,打破传统学科边界,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并做到因材施教。 如今,大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都是以专业为单位发展的,各自为政,单向发展,难以行稳致远,唯有交叉起来、共融共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学科交叉融合是大学创新的引擎。 “交叉融合”看似简单,但哪些学科能够交叉,如何交叉,得有科学严谨的教材体制作保障,分工负责,协同发展。对此,不少大学实行了学部制改革,把相邻或相近的专业组合成一个“部”,统一部署,统一科研,统一享受研究成果,就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但这种融合得找准“融合点”“发力点”才行,而且这种融合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相邻或相近的学科融合。实际上,学科交叉并非只是相近或相邻的学科,而是指所有学科的交叉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发展、大融合、大创新。因此,各高校还应在融合的机制上再发力、再部署、再规划。 交叉融合,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统筹各方、扩大共识、凝聚合力的作用。一方面,要提高学科科研人员的融合意识,积极融合,高效融合;另一方面,要积极实践,敢融合、会融合,在体制机制的保障下不断走深走细走实。 交叉融合需要做好目标引领,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目标是行动的动力,能够为行动指引方向。因此,高校要做出科学的规划引领,制定详细的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并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鼓励创新,奖励创新,让会融合的人能有深切的获得感。同时,融合还应积极开辟新赛道,引领世界未来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要加强通识教育,大力培养融合的人才。人才是融合的基石,是创新的关键。时下,高校教师大多都是专业培养的人才,普遍缺乏融合的理念、创新的意识。这是限制高校创新发展的“中梗阻”。因此,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大力培养创新的人才、融合的人才。 总之,交叉融合是今后高校专业发展的大势,高校当与时俱进、因时而进、顺势而为,才能让融合真正落地。(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